内容详情

内容详情

副标题

活跃在安装战线上的80后

 二维码 211
发表时间:2020-08-17 00:00作者:陕煤建设集团机电安装有限公司 刘静

最美人间四月天,草长莺飞柳轻拂。

在机电安装公司施工战线上,有这样一群人,无论工作环境如何恶劣,他们无所畏惧,斗酷暑、战风雨,挥汗如雨;无论工作难度有多么艰辛,他们勇挑重担、事不过夜,只争朝夕,他们用行动诠释着“责任”和“担当”,他们为实现“双特百亿”目标撸起袖子加油干!他们是施工现场最美丽的风景线,他们是机电安装公司各条施工战线上干部职工。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


“技术达人”李晓明

出生于1982年的李晓明,身体高大壮实,一个典型的北方汉子。16年来如一日,在一线摸爬滚打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凭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多次排除机电设备故障上的疑难杂症,从最初想当一名“好工人”的初心,一步步走上钳工班组长岗位,他以“懂技术、重安全”诠释出80后机电安装人追赶超越的新形象。

在工友眼里,他是标兵,班上脏活、累活、险活抢着干,哪里有问题,哪里有他的身影,时时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共产党员一块砖,哪里需的哪里搬;在领导眼里,他爱学习、爱钻研,是技术能手,别人不敢揽的难活,他敢揽敢干,源于手中有了“金刚钻”。他坚信,没有过硬的技术,当个好工人就是空谈。“工匠”来源于基本功的苦练,更来自对技能的执着专研、精益求精、敬业守信、推陈出新。李晓明经过十几年的磨练,从一名“好工人”华丽转身为一名“技术达人”。

“干就要干出个样子”这是李晓明的座右铭。工作中他细心、认真、肯吃苦这是大家公认的,无论生产条件有多差,只要有他在,准能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三盘区胶带机更换大巷有隐患,赶紧处理”,说完又转身对技术员刘睿说:“回风巷那个梁窝不合格,交班前必须整改”。每天班前会上他都把当天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头头是道,在工作面上,经常能听到他铿锵有力的声音:“都操点心,注意安全”。或手把手指点工友干活,或将注意事项再一一交代清楚。

有一次,黄陵1#煤矿1#皮带胶带更换,若采用原来在井口布置多台稳车更换皮带的方法,费时费力。当时正逢冬季,刺骨的寒风刮在脸上生生的疼,扒在冰冷的车把上,手脚冻得紫青麻木,他常常一个班下来要换三四次被雪水浸湿的胶鞋。李晓明和技术人员经过认真研究论证,仔细摸索与实践,他大胆采用胶带机驱动做牵引,利用原胶带机旧皮带与更换的新皮带硫化相接,以旧皮带载运新皮带,一次更换便获得了成功。既提高了更换速度,又缩短了工期,施工费用还降低了1/3。受到甲方和皮带厂家的高度赞扬,每当业主碰到难题第一个会想到机电安装公司的技术达人——李晓明。

2015年6月,对李晓明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一年,也是百炼成钢的一年。公司承揽了红柳林煤矿施工二部胶带机换带工程,胶带机长4200米,宽1.8米,工期80天。矿方把这块难啃的骨头交给了专业安装队伍机电安装公司神府项目部。当时,工期短且施工难度大,谁都认为在那种条件下不可能按时完成任务的。李晓明授命党政领导的信任和重托,带着几名精兵强将前去支援。他一到便和副总师陈孝民、项目经理王博一起研究图纸,查阅资料、制定方案。在那一个月里,他天天下井跟班,其中连轴转48个小时,有几次在最危险的地方段身先士卒,带头大干,肩扛皮带架子被勒出了一道道血印子也没吱声。困了他在井下就地眯一会儿,饿了抓起馒头狼吞虎咽,渴了喝上几瓶矿泉水。蹲守在井下,一有空闲他便用矿灯照着图纸找工程最佳切入点和突破口。工友们被他这种精神所感动,惊叹地说:“晓明,你真是铁人!”就是这样一个勇于吃苦,敢打胜仗的汉子,也正是这种掉几斤肉脱几层皮的毅力,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保质保量顺利完成了此项工程。


“领头雁”王博

从生活区到施工现场,每天他脚步匆匆,总是奔波往返于两点一线之间;一年365天,他每天忙的脚不沾地,与业主、监理、分包商通力合作,有时忙起来顾不上喝水,忘记了吃饭。他就是34岁的王博,现任机电安装公司小保当项目部经理。

在毛乌素沙漠里,他一干就是11年。他以矿为家,舍小家、为大家,无怨无悔,为公司的发展添砖加瓦。

2015年6月以来,他负责红柳林煤矿井下胶带输送机安装工程,该工程长度连起来有40余公里。其中二部胶带机安装工程安装难度大,机头最大单台设备重23T,安装高度11米,安装、吊装完全依靠传统的吊装器材施工。由于井下巷道空间有限,所有的安装均不能借助先进的机械和电气,安装、吊装完全依靠传统的吊装器材施工。为了保证施工质量,他亲赴现场跟班,掌握第一手资料,他绞尽脑汁,认真分析与之相联系的各种可能,然后采用逐个验证排除的方法,一遍遍试验排除,在井下他一干就是12个小时,利用传统的抱杆、锚索等自制的工器具安全平稳地卸载并安装了胶带运行设备,解决了胶带运输机安装的咽喉工程,顺利地完成了公司迄今承揽的最大的一部固定式胶带输送机,为公司“提质增效、追赶超越”立下了汗马功劳。

年轻人中,数王博脑袋瓜最灵。施工中,他爱钻研,爱动脑子。在更换红柳林煤矿主斜井胶带机带面更换时,他创新思考,利用带面之间的摩擦力,改变传统的“旧带拉新带”的方案,采用“旧带背新带”的换带方案,仅利用一台25T吊车,一台20T回柱绞车在短短的42小时内,完成了1700米,1.8米胶带带面更换工程,硫化4.8米硫化接头2个。施工过程中完全避免换带过程中会出现的跑带现象,大大降低施工安全风险,省去了大型设备的使用,提前30小时恢复了煤矿正常生产。

他的小发明《龙门吊起吊》和《展带过程中的通讯方法》两项技术创新荣获建设集团职工“五小”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多项创新成果荣获集团优秀奖,为公司节省经济效益数万元。


“焊工能手”陈阳

“干电焊这一行,一点也不能差,差一点也不行。”陈阳如是说。

大年初五笔者见到了刚从黄陵支援大干来机关领取福利的陈阳,一脸的疲惫,小伙子明显地消瘦了许多。

80后的陈阳,电焊工,戊戌年二十九还在山阳大干,三十被临时抽调到黄陵参加更换皮带大会战,大年初六在家休息一天初七又马不停蹄赶回山阳驻守。经过几年的磨练,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毛头小子现已是身经战场,敢打硬仗的男子汉了。那种不服输的小牛犊干起活来有股拼劲,他曾在公司电焊工技术比武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蹲焊、立焊、仰焊、俯焊,每天他不停地变换姿势,这些动作他一做就是十几年。施工现场焊花四溅,机器轰鸣,他又开始一天的新任务了,焊渣也时常也穿透工作服,烧伤肌肤。入伏以后,高温40多度以上,在高温的烤验下他依然坚守岗位,忠实履行那份神圣的使命,地面温度飙升到50度左右,记不清他的工作服经常是湿了干,干了湿,一天下来,腰酸背疼,有时任务紧,在现场就地吃一盒快餐就搞定了。有时忙起来一干少则10个小时,多则20几个小时,才能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工作中工友们几乎都顾不上吃顾不上喝,顾不上休息,抓紧赶进度。这些对他们来说,已经由陌生变熟悉,披星戴月已经成为常态。他们心中也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保质保量完成当班任务,这是每个班组成员的职责。

李晓明他们只是安装战线上的一个缩影,还有祁战礼、王政军、崔喜军等一群普通的人,他们冬战严寒,夏战酷暑,不变的是与产量和质量的赛跑;他们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辛勤耕耘,拳拳奋斗,他们用汗水见证着工地的成长,用奉献丈量着人生的价值,谱写着追赶超越的华彩乐章!

文章分类: 企业文化风采人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