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内容详情

副标题

知足常乐是一种感知幸福的能力

 二维码 206
发表时间:2020-08-17 00:00作者:陕煤建设集团铜煤公司 张益强

最近在同事的文章中看到,过去的五年里,她圆了买房和买车的梦想,孩子乖巧听话,工作稳定充实。字里行间透着的幸福感,让隔着屏幕的我都能感受到。看着她的文字,为她感到幸福的同时,突然觉得,她描述的不仅仅是一种生活状态,更是一种把握幸福的能力、一种知足常乐的能力。

不由得,我想起了前几天的一个场景。因为某些原因,我从医院出来时已经很晚了,想着还没有吃晚饭,于是就准备去吃点东西。可是路边的小吃店都已经关门了。于是我一边走着一边寻找。在离医院大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红色的帐篷吸引了我,这是一个卖馄饨、米线的小吃摊。于是,我向年轻的摊主点了一份米线后就到帐篷里找座位坐下。刚一进去,帐篷内萦绕着的古典轻音乐让我感到这个小吃店与别的小店不一样。

刚一坐下,桌子旁的一对母子谈话引起了我的注意,母亲30岁左右,儿子上幼儿园的年纪。她们一边吃饭一边在等人的样子。只听见年轻的母亲说,“彤彤,你把米线和米饭搅到一起,等会爸爸怎么吃?”话语中满是平和和关爱,孩子却对妈妈的话充耳不闻,依旧自顾自地搅着米饭和米线。

这时,年轻的摊主给我端来了米线,放下米线后,他出去提了一个炉子进来放在帐篷中央,随后一转身就坐到了那对年轻的母子桌子旁开始吃饭,哦,原来他们是一家。那对年轻的母子等的是孩子的父亲。

这时,听到年轻的摊主一边吃饭,一边心平气和的对孩子说,“彤彤,今天我们都约好了,只要你听妈妈的话,我就不让医生给你打针,你今天没有打针吧,医生给你看病时,我还专门让医生不打针的,对不对?”刚才一直和妈妈犟嘴的小男孩一下子安静了下来。他们一家三口围着那个不足半米高的桌子吃起饭来,年轻的爸爸妈妈吃着米线,儿子吃着米饭。

吃完饭,年轻的爸爸轻快地说,“彤彤,我答应过你,只要你好好吃饭,听话,我就背着你去提水。走,我们提水去……”说完,他就走到门口,蹲了下来,等着背儿子。此时的儿子也一改刚才的调皮劲,欢呼雀跃地趴在爸爸背上。他们往前走着,背后的身影被路灯拉得很长很长。

此时,留下来的年轻妈妈独自收拾客人留下的碗筷和自己一家人的碗筷,动作看起来麻利而平和,锅碗瓢盆在她的手中奏响了一首生活的轻音乐。

看着这样的场景,我突然多了一丝感动。感动于他们能在哪怕每晚只有几个小时的营业时间里仍然不忘来点古典音乐,哪怕在忙碌之时仍然能心平气和地教育孩子,哪怕是一切繁华过后仍然独守内心,完成平凡的锅碗瓢盆交响曲。不由得,我多了一份感叹,忙碌的生活容易让我们迷失,迷失后的我们无法用平和的情绪对待生活,对待家人和朋友,哪怕我们有着稳定的工作,居住着大房子,有着心爱的人,也容易忽略身边的幸福,失去对知足常乐的把握能力。

跟这样的一对年轻父母相比,我们与他们之间的差距也许不只是一种表现,更多的是一种感受幸福的心态,一种知足常乐的能力。不记得是谁说过,生活就像一首诗,有平调,有仄调,正是这些平平仄仄,组合起来形成了一首有韵律的诗,也许,我们要的是,对待生活的平平仄仄,要有读诗的心态去把握、去感知,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我们想要的幸福。


文章分类: 建筑文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