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内容详情

副标题

郑一军会长在五届四次理事会暨五届五次常务理事会上的讲话

 二维码 126
发表时间:2020-08-17 00:00

(2013年3月28日)


  刚才几位理事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我们一定把大家的意见吸收到今年的工作安排当中。借这个机会我谈谈三个方面的看法:一是学习两会精神的几点体会,特别是关于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几点想法;二是今年的几项重点工作;三是大家现在比较关心的,协会向何处去。这几个题目都比较大,今天只谈一点我的想法的概要,如果能够引起大家的思考,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一、关于学习两会精神的体会

  我谈两点体会。

  第一,我们要根据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预期目标和宏观政策,科学地分析建筑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能不能这么概括:“形势很好,困难不少。”形势很好,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宏伟目标,我想这给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极大的动力。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前些日子我们举办了鲁班奖创立25周年的纪念大会,我们请老部长俞正声同志写了一个赠言,他的第一句话就是:“建筑业是国家支柱产业。”前几天,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有人向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提问:房地产到底是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他说:我查了文件,我们没有这么说,我们说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后来网上又热闹了一阵,有人说以前的文件有房地产是支柱产业的提法。但是不管怎么说,看来我们国家的高层和一些主管经济的强力部门有一个共同的看法: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因此,我认为从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当中所处的地位联系到我们今后的发展目标,建筑业是大有作为的。比如说,像刚才大家提到的,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发展,那就要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环境设施。我一直认为大城市的规模应该控制了,大城市病太严重了,但是我们二三线城市的水平还是远远低于国外。所以我觉得推动城镇化建设,应把重点放在二三线城市,包括小城镇的建设,这将是一个广阔的市场。另外,我最近看到一个数据,我们城市的保障性住房这几年只完成了12%。也就是说今后还有80%以上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还有待完成。我就举这两个例子,一个是城镇化建设,一个是保障性住房建设。此外,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还有全国的生态建设、环境建设,这些都充分说明今后建筑业的发展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但是困难也不少。在今后的若干年建筑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比较多,也举几个例子说明。

  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趋于下降。我们国家GDP的增长率,从前些年的年平均9.3%,要下降到7.5%左右,今年确定的是7.5%,我想今后几年大概也会是这个水平吧。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幅度势必会有所下降,实际上这几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已经形成下降趋势。比如说,2010年就比2009年回落了4.7个百分点,2011年比2010年回落了1.7个百分点,2012年比2011年又回落了3.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的下降对于建筑业意味着什么,我就不再说了。

  第二,有一个数字我看了以后也觉得值得重视,就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说,2012年底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了32.9平方米。(当然还有个别地区人均几平米的,那是一个贫富不均的问题。)人均32.9平方米,从平均数来说发达国家也不过如此。同志们,是不是可以认为我们城镇住房迅猛发展、膨胀式发展的时期已经过去了。我们以前带有还账的味道,加快建设,各个城市到处是工地。今后我们不可能在全国各地特别是一线城市,大规模、无限度地建设住房了。

  第三,现在外部环境对我们有很多不利的因素,比如人工成本大幅度增长。建筑业原来的低成本优势已经丧失了,竞争势必更加激烈。

  第四,行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生产方式落后的局面还会困扰我们相当一个时期。关于行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方式落后,我在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上专门比较详细地谈过我的看法,下面还要提及,我在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所以我说能不能这么看,结合我们的总体发展目标和宏观政策来看,“形势很好”;但是建筑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困难不少”。所以我们要认真地学习两会精神,联系我们行业、企业的实际,从解决内外矛盾和困难入手,破解难题,谋划发展。

  第二,就是越来越深刻地感到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是建筑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和当务之急。

  建筑业现在面临着什么样的状况呢?咱们在内部可以放开一点讲,我看从我们面临问题的表现来说,有“三低三高”:劳动生产率低、产值利润率低、对全国GDP的贡献率低,建造过程能耗、物耗、碳排放水平高。搜集点数据也很困难,我就举一个例子:以增加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2008年德国是人均115.62万元,我们是3.24万元。单从数字来看德国是我们的35.7倍。我和提供数据的同志讨论,我说这个数据可能还得根据货币的购买力水平调整一下,但是怎么调整恐怕也得比我们高十几倍。所以,以劳动生产率低为突出表现的“三高三低”是我们建筑业目前面临的非常突出的问题。

  什么原因造成的?我想至少有下面三个原因:

  一是落后的产能长期严重过剩,导致不良竞争、恶性竞争日益激烈。我以前老说:生产力严重过剩、市场供需失衡,这是造成建筑业市场混乱、工程质量不高的一个基础性的原因。现在我还要加一个限制词,叫做“落后的”生产力严重过剩,也就是说,这种过剩更多的表现为一种结构性的。我们不是说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的企业产能过剩,而是那些落后的产能过剩。这些落后产能多是一些中小企业,它们的能量很大,对市场正常秩序的冲击很大。所以建筑市场才一直存在着严重的不良竞争,乃至恶性竞争。

  产能过剩的问题现在是国家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我最近看了一个资料,国家发改委原主任张平说,我们的钢材、水泥、玻璃的产能利用率是70%-75%。这三个行业都是跟我们密切相关的。工信部部长苗圩说,从世界上来看,如果产能利用率低于70%-75%,就认为是严重过剩。建筑材料的产能严重过剩,这个有数据,我们建筑业内部落后的生产力严重过剩到什么程度,我请同志们一起查了几天资料,也没有确切数据。但是如果从目前不良竞争、恶性竞争的状况来看,像大家所形容的,“僧多粥少,狼多肉少”,确实是实际情况。

  二是我们行业内部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没有能够形成科学、高效、完整的生产链条。这个我以前专门讲过,今天不展开说了。这种落后产能过剩和人为肢解工程链条,使多数建筑业企业在建设过程中起不到主导地位和作用,只能任由甲方各个击破,甚至任意宰割。我们多年强调的工程总承包迟迟形不成气候。我看现在有的甲方对工程的干预比以前更严重,设计要干预,材料要干预,分包单位要他来找,据说还形成了很多潜规则。我觉得现在有的甲方都快恢复到建筑业改革之前的那种状况了,我们建筑业企业都快沦为附属他们的施工队了。再加上前面说的落后的产能严重过剩,使我们建筑业企业在建设过程中起不到主导地位和作用。我想这可能是我们被一些恶意甲方,或者说是相当多的建设单位各个击破、任意宰割的很重要的原因。所以,你的利润率怎么能高呢?你的劳动生产率怎么能高呢?

  三是我们生产方式落后,集中体现在建筑预制装配化水平极端落后,我看这是造成“三低三高”的又一个重要原因。这个问题我们认识得很早,从五十年代我们国家就开始强调,1995年的时候还搞了一个《建筑工业化发展纲要》。但是,提出的目标基本上都落空了,预制装配化水平和国外的差距越来越大。国外的装配式建筑一直处于很好的发展当中,已经从最初追求经济快速的施工模式发展为施工质量高、结构性能好、环保指标高的一个现代化的建筑体系。目前预制装配式结构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占比美国是35%,欧洲大概是35%-40%,新加坡和日本超过了50%。我们能有5%吗?我们的绝大多数工程还是现浇混凝土。我跟好多同志说,我们在前一段时期建筑业改革当中,是不是也有两个失误:一个是普遍取消了技校,大城市和大企业普遍取消了技校。现在大家都深深感到技术工人严重缺乏,为什么要取消呢?很多国家像德国、日本,特别是德国都很重视职业教育,我们都取消,一律都不办了。另外一个是,大面积地取消了构件厂。实际上,建筑构配件工厂化生产非常重要,非常遗憾的是,现在构件厂不是比原来多了,而是少了。这是改革过程中一个很大的失误。最近我发现,各地开始对这个问题重视起来了,浙江专门发了一个文件,他们要在2015年之前建设一千万平方米的预制装配式的房子。同志们,如果说我们还是像目前这样落后的生产方式,我们的“三率”怎么能提高呢?我们的能耗、物耗和碳排放量怎么能降低呢?所以我说“三高三低”反映了我们建筑业在规模、结构和生产方式方面的几大问题。

  还可以举出很多方面的例子,说明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多年积累下来的,我们必须锐意改革,正确认识这些问题,认真地筹划这场发展方式上的革命。这是提升传统产业的必由之路,这关系到我们行业的总体发展,对一些企业来说,甚至是生死攸关的。

  我看有两项工作相对比较容易做到,如果能够取得较大进展的话,就可以认为我们在转变发展方式上还是做了一些事情。一个就是建筑材料的升级换代。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经过几年的努力,在使用高强钢筋方面出台了强制性规定。我跟陈大卫部长议论,我说“革命尚未成功”,我们还要继续推动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如果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得到广泛应用,那从材料上、从源头上来说,建筑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就取得了巨大成绩。另外一个是在生产方式上大力提高预制装配化水平,提高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比例,即PC率,哪怕我们能达到10%、20%,那也是了不起的进步。我看有这两条:材料升级换代、建筑业PC率大幅提高,建筑业的转变发展方式就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了。我们要牢牢抓住这两点,作为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抓手,一个突破口。规模和结构的问题不是不要解决,相比这两条要难,那个确实是革命。这是我学习两会精神的两点体会。

  二、关于今年的几项重点工作

  刚才吴涛同志讲了今年的工作安排。我还是强调,鉴于协会的特点,工作要确定有限目标。今年要抓住以下几项重点:

  第一,要以更大的力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反映诉求,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今年反映诉求的重点一个是保证金,一个是“营改增”。

  我为什么在这里又说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呢?大前年,我们写了一个报告,建议为了改善目前建筑市场无序竞争的状况,是不是可以把不同资质等级的企业经营范围作一个划分,不要让二级企业和一级、特级企业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最后竞争不到,怎么办呢?就去搞挂靠。我们建议划分划分范围,一个亿或两个亿以下的工程特级企业就不要做了。这不是什么发明创造,香港早就这样做了。姜部长对这个报告很重视,写了一个很重的批语,要求深入研究。但是,也有的领导感到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致使这个政策性建议不了了之。其实,第一,这件事没那么复杂,第二,如果是该办的事,复杂也得办哪!所以我说,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针对企业当前难点,为大家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我们要深入开展提高预制装配化水平和建筑劳务用工制度改革这两项调研。

  今年安排的调研题目很多,重点是两项。一个是提高预制装配化水平,这么多年来建筑业PC率不进反退,症结在哪?这些困难、问题怎么来解决?我想要加强调研。我不赞成建筑产业化或建筑工业化的说法,应该叫建筑预制装配化。我们的目标是把这项工作作为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的抓手,甚至有可能成为一个突破口。

  另外一个调研是劳务用工制度。这个我不细说了。中国的劳务用工制度到底走一条什么路,大家也都在探讨,有很多省办了一些培训学校,据报道也还办得不错。北京好像一直是在搞劳务基地。其实可能各有利弊。总而言之,要把这项工作作为调研的重点,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建筑劳务用工制度。

  去年我楼上那家装修,那完全是野蛮装修,质量一塌糊涂,你们能相信吗,我两间卫生间,加上大厅,漏了六次,你们能想象吗?他们懂得防水吗?做过防水吗?但是也不能不说他是我们建筑队伍里的一部分,现在有些小微企业,就是这样的管理水平,工人的素质降低到这样的水平。我作为曾经主管过建筑业的副部长,觉得很惭愧。我说,我批评你们其实也有我的责任,怎么能到了这种程度呢?漏了六次,我被迫在外面住了三个月。所以,刚才我说过,一个是建材升级换代,一个是大力提高预制装配化水平,还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劳务用工制度。劳务用工的现状是怎样的?怎么在现在的情况下通过一些制度设计,能够把劳务培训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我看要把这件事当成一个调研的重点。

  三、关于协会的工作

  我们要认真学习《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这个方案提出了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的一系列举措。这些举措有两个重点,一个是重在向市场、社会放权,一个是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目标是建设一个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其中有一些重点的提法,比如“脱钩”、一业多会、改变行政化倾向、完善内部治理制度、按规定需要对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水平评价改由协会学会认定等等。

  以上是方案中的一些主要内容,我下面想谈三点看法。

  第一,要对这个方案,这些举措加深理解。我的理解不够,比如说什么叫一业多会?为什么要搞一业多会?当然方案里提的是要进行一业多会的探索,引入竞争机制。我们现在算不算一业多会?我们大建筑里面有建筑业协会,还有煤炭、电力、石油等行业建设协会,算不算一业多会?我们有中建协,还有地方的建筑业协会,算不算一业多会?

  从全国层面上来说,我们有一个中建协,还有一个挂在国家发改委的施工企业协会,像这样的一业多会利大还是弊大?我们在住房城乡建设部的领导下评选鲁班奖,是国家最高工程质量奖,他搞一个“国家优质工程奖”,企业不知道怎么办好。像全国层面的一业多会,利大弊大?怎么搞法?如果是对外交流,应该怎么办?我当了会长以后去过几个国家考察,比如意大利,全国有一个建筑业协会,各个城市也有建筑业协会。一业多会后怎么对外交流?所以我说要加深理解,深入探讨。这件事一定要有利于协会的健康发展,是不是?不能又搞成无序的竞争,甚至于不良的竞争,其结果是给企业带来很多困难。

  第二,明确当前任务。按照这个要求,当前任务是什么呢?这个方案提的非常明确,就是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要求各级协会更好地履行三项职能,在当前要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这是一个大题目,比如协会的决策机制、组织结构、激励和惩戒机制、会员的权利义务、国家协会和地方协会的关系,我看这些都是内部治理结构应该考虑的问题。只有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履行三项职能。所以大家要在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方面多下力气,做点文章。

  至于什么时候、有没有可能接受有关部门的某些下放事宜,那要耐心等待。有的领导同志说了,放权就是割肉,是割自己的肉。是不是?没有点壮士断腕的精神放权谈何容易呀。我有资格说这个话,因为当年我也在政府工作。我举个例子,当年设计、筹划建造师资格的时候,我们提出一个方案,或者成立建造师协会,或者在建筑业协会里搞一个建造师分会,建造师的资格就由这个机构来认定、培训和考核。这在其他的领域是很正常的事情,中国数量最大的三师:律师、医师、会计师,都是分别由学会协会进行资格认定、培训、考核的,为什么建造师就不行呢?因为部里有一个专门管各种执业资格的事业单位,这关系如何协调呢?我不是说这届住房城乡建设部,这届没涉及这个问题,是我在部里的时候。如果说责任我也有一份,我也不是全部的责任,我也没那么大能耐。所以大家耐心地等待,因为方案里有一句话,就是说今后这些资质、资格什么的,尽量不要管了,按照规定一定要搞的,可以由协会学会具体认定。有的协会学会就跃跃欲试,是不是要下放给我们了?什么时候下放,下放给你什么,不知道。你还是先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第三,我们确实要为承担更多的社会管理职能做好准备。在我从政的这么多年里,把社会组织位置摆得这么重要、说得这么具体、目标这么明确,还是头一回。所以我们要为承担更多的社会管理职能做好准备,包括思想上的准备、组织上的准备和人员素质上的准备。我看,就现在协会的整体水平来说,如果履行更多的社会管理职能,应该说还是有困难的。我们应该积极做好准备,准备承担更多的责任,因为我看这次国家的决心比较大,反复地讲:要放权,把权力放给市场,放给社会组织。 协会的建设要尽快适应国家的要求。

  今天借这个机会跟大家做这些沟通:一个是学习两会的两点体会,一个是今年工作的重点,一个是关于协会的工作。谢谢大家!


文章分类: 领导讲话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