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来袭!一次说清冬季施工中的各类温度要求 二维码
113
发表时间:2024-12-06 10:44 ❖ 今天是12月6日 迎来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 第21个——“大雪” 一.冬季施工进入解除时间 根据当地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即进入冬期施工;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高于5℃ 时解除冬期施工。 日均温计算方法: 1、4个定时平均法 即采用一天中02时、08时、14时和20时4个时刻的气温相加后平均作为一天的平均气温(即4个气温相加除以4)。 2、日最高最低平均法 即采用当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相加后平均作为一天的平均气温(即2个气温相加除以2)。 3、24小时平均法 即将全天24个时刻的气温相加后平均作为一天的平均气温(即24个气温相加除以24)。 二.砌体施工 JGJ104-2011《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第4.1.1条 砂浆拌合水温不宜超过80℃,砂加热温度不宜超过40℃,且水泥不得与80℃以上热水直接接触;砂浆稠度宜较常温适当增大,且不得二次加水调整砂浆和易性。 JGJ104-2011《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第4.2.3 条 当设计无要求,且最低气温等于或低于-15℃时,砌体砂浆强度等级应较常温施工提高一级。 三.钢筋工程 JGJ104-2011《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第5.1.1条 钢筋调直冷拉温度不宜低于-20℃。预应力钢筋张拉温度不宜低于-15℃。 JGJ104-2011《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第5.1.5 条 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不得对HRB335、HRB400钢筋进行冷弯加工。 四.混凝土工程 JGJ104-2011《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第6.1.1条 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其受冻临界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蓄热法、暖棚法、加热法等施工的普通混凝土,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时,其受冻临界强度不应小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30%;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时,不应小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40%; 2.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15℃时,采用综合蓄热法、负温养护法施工的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不应小于4.0MPa;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30℃时,采用负温养护法施工的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不应小于5.0MPa; 3.对强度等级等于或高于C50的混凝土,不宜小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30%; 4.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宜小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50%; 5.对有抗冻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不宜小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70%; 6.当采用暖棚法施工的混凝土中掺入早强剂时,可按综合蓄热法受冻临界强度取值; 7.当施工需要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应按提高后的强度等级确定受冻临界强度。 JGJ104-2011《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第6.2.1条 混凝土原材料加热宜采用加热水的方法。当加热水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对骨料进行加热。水、骨料加热的最高温度应符合表6.2.1的规定。 当水和骨料的温度仍不能满足热工计算要求时,可提高水温到100℃,但水泥不得与80℃以上的水直接接触。 表6.2.1 拌合水及骨料加热最高温度 JGJ104-2011《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第6.2.10条 大体积混凝土分层浇筑时,已浇筑层的混凝土在未被上一层混凝土覆盖前,温度不应低于2℃。采用加热法养护混凝土时,养护前的混凝土温度也不得低于2℃。 JGJ104-2011《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第6.4.3条 蒸汽养护的混凝土,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时最高养护温度不得超过80℃,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时可提高到85℃。但采用内部通汽法时,最高加热温度不应超过60℃。 JGJ104-2011《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第6.4.4条 整体浇筑的结构,采用蒸汽加热养护时,升温和降温速度不得超过表6.4.4规定。 表6.4.4 蒸汽加热养护混凝土升温和降温速度 JGJ104-2011《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第6.7.2条 负温养护法施工的混凝土,应以浇筑后5d内的预计日最低气温来选用防冻剂,起始养护温度不应低于5℃。 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8.5.3条 洒水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当日最低温度低于5℃时,不应采用洒水养护。 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8.7.3条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应对混凝土进行温度控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大于30℃;混凝土浇筑体最大温升值不宜大于50℃。 2.在覆盖养护或带模养护阶段,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以内40mm~100mm位置处的温度与混凝土浇筑体表面温度差值不应大于25℃;结束覆盖养护或拆模后,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以内40mm~100mm位置处的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值不应大于25℃。 3.混凝土浇筑体内部相邻两测温点的温度差值不应大于25℃。 4.混凝土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d;当有可靠经验时,降温速率要求可适当放宽。 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8.7.4条 8.7.4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两个交叉竖向剖面进行测温,竖向剖面交叉位置宜通过基础中部区域。 2.每个竖向剖面的周边及以内部位应设置测温点,两个竖向剖面交叉处应设置测温点;混凝土浇筑体表面测温点应设置在保温覆盖层底部或模板内侧表面,并应与两个剖面上的周边测温点位置及数量对应;环境测温点不应少于2处。 3.每个剖面的周边测温点应设置在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以内40mm~100mm位置处;每个剖面的测温点宜竖向、横向对齐;每个剖面竖向设置的测温点不应少于3处,间距不应小于0.4m且不宜大于1.0m;每个剖面横向设置的测温点不应少于4处,间距不应小于0.4m且不应大于10m。 4.对基础厚度不大于1.6m,裂缝控制技术措施完善的工程,可不进行测温。 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8.7.5条 柱、墙、梁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柱、墙、梁结构实体最小尺寸大于2m,且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60时,应进行测温。 2.宜选择沿构件纵向的两个横向剖面进行测温,每个横向剖面的周边及中部区域应设置测温点;混凝土浇筑体表面测温点应设置在模板内侧表面,并应与两个剖面上的周边测温点位置及数量对应;环境测温点不应少于1处。 3.每个横向剖面的周边测温点应设置在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以内40mm~100mm位置处;每个横向剖面的测温点宜对齐;每个剖面的测温点不应少于2处,间距不应小于0.4m且不宜大于1.0m。 4.可根据第一次测温结果,完善温差控制技术措施,后续施工可不进行测温。 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8.7.6条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根据每个测温点被混凝土初次覆盖时的温度确定各测点部位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2.浇筑体周边表面以内测温点、浇筑体表面测温点、环境测温点的测温,应与混凝土浇筑、养护过程同步进行; 3.应按测温频率要求及时提供测温报告,测温报告应包含各测温点的温度数据、温差数据、代表点位的温度变化曲线、温度变化趋势分析等内容; 4.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以内40mm~100mm位置的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小于20℃时,可停止测温。 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8.7.7条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第一天至第四天,每4h不应少于一次; 2.第五天至第七天,每8h不应少于一次; 3.第七天至测温结束,每12h不应少于一次。 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第5.2.2条 采用标准养护的试件,应在温度为20±5℃的环境中静置一昼夜至二昼夜,然后编号、拆模。拆模后应立即放人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或在温度为20±2℃的不流动的Ca(OH)2饱和溶液中养护。标准养护室内的试件应放在支架上,彼此间隔10~20mm, 试件表面应保持潮湿,并不得被水直接冲淋。 同条件试块(600℃.d): 根据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同条件自然养护试件的等效养护龄期及相应的试件强度代表值,宜根据当地的气温和养护条件,按下列规定确定: 等效养护龄期可取按日平均温度逐日累计达到600℃.d时所对应的龄期,0℃及以下的龄期不计入;等效养护龄期不应小于14d,也不宜大于60d。 五.装修工程 JGJ104-2011《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第8.1.7条 室内抹灰、块料装饰工程施工与养护期间的温度不应低于5℃。 JGJ104-2011《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第8.2.3条 室内抹灰工程结束后,在7d以内应保持室内温度不低于5℃。当采用热空气加温时,应注意通风,排除湿气。当抹灰砂浆中掺入防冻剂时,温度可相应降低。 JGJ104-2011《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第8.3.1条 油漆、刷浆、裱糊、玻璃工程应在采暖条件下进行施工。当需要在室外施工时,其最低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 JGJ104-2011《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第8.3.3条 室外喷、涂、刷油漆、高级涂料时应保持施工均衡。粉浆类料浆宜采用热水配制,随用随配并应将料浆保温,料浆使用温度宜保持15℃左右。 六.钢结构施工 JGJ104-2011《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第9.3.4条 普通碳素结构钢工作地点温度低于-20℃、低合金钢工作地点温度低于-15℃时不得剪切、冲孔,普通碳素结构钢工作地点温度低于-16℃、低合金结构钢工作地点温度低于-12℃时不得进行冷矫正和冷弯曲。当工作地点温度低于-30℃时,不宜进行现场火焰切割作业。 冬季施工安全“八防” 面对低温雨雪天气, 一线建设者们也需谨记冬季施工安全“八防”, 做到早预防、早准备、早部署。 1.防冻凝 (1)加强班前安全提示,强化冬季安全知识培训。 (2)定期对塔吊、电梯等设备进行专项检查,重点检查设备保养情况、钢丝绳、转动部位等。 (3)岗位人员要严格按设备工艺参数操作,杜绝人为误操作,保证安全作业。 (4)严格落实三级巡回检查制,加强消防应急器材、管网设施、电器线路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防滑 北方冬季多雨雪天气,对于现场的台阶、坡道、道口等易滑倒部位定期进行排查,落实防范措施,加强警示提醒标识。遇到雨雪天气时,及时清扫积雪和冻冰。 3.防火 冬季多大风天气,风干物燥,应重点加强对材料堆放场地、生活区、库房、作业面等重点防火部位的安全检查,加强对火种和动火作业的管理,确保“火源不出现、火险不发生”。 4.防爆 冬季空气干燥,容易形成静电积聚等造成爆炸的隐患。因此,要加强对防火防爆区的检查力度,重点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区的检查和管理;对粉尘浓度高的加工车间,及时清扫散落堆积的粉尘。要对上述等部位的消火设施加强维护和检查,确保随时处在在用状态。 5.防触电 加强用电管理,对临时用电要严格审批制度,加强管理。对各配电室、配电箱等重点部位开展全面的检查,及时清理上述等部位的杂物,保证应急通道的畅通。对接电等作业要严格遵守安全规程。 6.防交通事故 冬季天寒地冻,路面湿滑,大雾天气较多,现场易发交通事故。要加强对员工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教育职工注重日常的交通安全。对车辆机械驾驶人员做好交底教育,现场及时清理。 7.防中毒窒息 冬季自采暖情况较多,要教育职工注重自采暖的防护措施,防止煤气中毒。同时,定期对职工集体宿舍开展安全检查,杜绝集体宿舍使用电炉、酒精炉等不安全器具。对从事有毒作业、有窒息危险作业人员,必须进行防毒急救安全知识教育,并加强作业管理。 8.防异常天气 近年来,异常灾害性天气频发,要积极主动做好防范雪灾、风灾等异常天气的工作。要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配备应急物资,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培训,确保不因为异常天气等突发事件而影响生产工作。 冬季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提示 本文来源:中国应急管理部、筑业软件,《一次说清冬季施工中的各类温度要求,建议收藏!》、中国中铁,《寒潮来袭!冬季施工安全八防请落实》。
文章分类:
施工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