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内容详情

副标题

高原缺氧,但不能缺精神 ——记西安建工一建集团项目经理张志超

 二维码 289
发表时间:2020-08-17 00:00作者:赵海生 冯婷

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帅气干练的90后小伙儿。

他就是西安建工一建集团项目经理张志超。此时的他,刚刚风尘仆仆从西宁归来。

2019年4月,按照西安建工一建集团安排,张志超踏上了从西安市开往西宁市的高铁,这是他第一次远离西安,去迎接一个不可预知的挑战。

青海对于张志超而言,是一片陌生的土地。 “身体不适很明显,稍微剧烈运动一下,就会头晕,头痛,喘不上气。”刚到青海时的种种高原反应,让这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经受了第一次考验。“但缺氧不能缺精神,海拔高士气更要高。”他每天用这句话给自己打气。

高原上的第一个急活儿——招人

入职青海分公司时,正值西宁绿地·国际花都项目赶工之时,海东绿地·湖语树项目、青海药水滩温泉度假小镇项目也开始进入筹备阶段,人手极其短缺。于是,初来乍到的“工程人”张志超披挂上阵,干起了“HR”,每天跑去西宁市各大高校做宣讲、筛简历、答疑解惑选人才。当站在宣讲台上的那一刻,当大学生们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他时,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此时此刻,他鼓励自己:我代表西安建工一建集团来做宣讲,我的言语、我的行动都是企业形象在他们眼中的外在展现,所以我不但要讲,还要讲得精彩,讲出风采。

一番努力之下,十几名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成为了一建青海团队中的新鲜血液,缓解了项目建设高峰段用人荒的燃眉之急。

环境太过苍凉内心必须坚强

调往青海药水滩温泉度假小镇项目开展临建工作,是张志超真正接受高原挑战的开始。

这个休闲度假项目位于西宁市湟中县上新庄镇华山村,处在两山之间的谷地中,海拔3000米左右,紫外线极其强烈。从10月到次年5月,山上随处可见厚厚的积雪,雪山白云映衬下的青山绿水构成了一幅瑰丽磅礴的风景画。然而,在这自然胜景中扎下根来搞建设,却让张志超经受了此生从未有过的艰苦磨砺。

一天之内就能经历四季,中午艳阳高照,转眼就落下了雨、雪、冰雹,昼夜温差最高时达30度,加上高海拔带来的缺氧反应,让项目工地成为了“眼睛的天堂,身体的炼狱”。就是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张志超仍然坚守在高山垭口中拓荒,带领着劳务队人员完成临建期间质量、施工、安全、后勤等各项工作。

没水没电,工地周边荒无人烟,从住处到项目现场单程需要50多公里车程。张志超每天早上开一辆小型卡车从住处出发,拉上锅碗瓢盆、煤气罐、油、菜、冷馒头到工地。由于远离市区,没有市政管网,项目上的生活施工用水都要从三四公里外山脚下的泉眼挑过来。于是,他拎起扁担、水桶,当起了“挑水工”。可三四公里的距离,中间还隔了一条南川河,只能在途中把车停在土路上,挑着扁担从临时搭起的木板桥上走过去,到山泉眼边,装满了水再一路挑着扁担往回返。“在箱体落位之前,挑回了水也只能在露天下热馒头、炒菜。来来回回,一天能走三万多步,一个月磨破了两双运动鞋。”提起顶风冒雪在荒地上搞临建的一幕幕原生态生存场景,张志超感慨万千。

临建施工时,他肩扛着水管铺设管线。由于地形复杂,中间还有河,发电机过不去,只能在项目部所在地把所有水管热熔连接完成,再人工拖到取水点位置,与取水点的水泵连接。

现场没有电,为了白天多赶工,他每天都是天蒙蒙亮就出发,天黑了才回来。晚上回到宿舍还要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优化调整方案,提计划,报材料。

每一步的成长都源于倔强

张志超是个聪明的小伙子,繁忙工作之余他认真备考,短短一年就取得了一级建造师资格证。高效亮眼的成绩令人咋舌。但每次一听到别人夸他“聪明”时,他都摇头摆手,“我可算不上聪明,只不过是咬紧牙关,啃硬骨头罢了。”

他这种闯难关的硬功夫,成为了征战青海的杀手锏。

在青海药水滩温泉度假小镇项目的配套工程——江河源水厂拆除工程中,业主方提出,拆除工程必须在三天内完成量的计算,三天后动工拆除。这意味着,施工方必须在拆除前完成图纸绘制并与建设方进行现场确认。然而,原施工图纸已无处可寻。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怎么办?“硬拼,硬啃,别无他法!”张志超内心中迸发出的声音异常坚定。他火速捡起了大学时代曾经用过的CAD软件,拿着测量仪器在每一个房间、每一个单体里仔仔细细、反反复复地量尺寸,绘制出了每一个单体、每一层的平立剖图。经过两天两夜不眠不休的奋战,终于在第三天中午与业主方完成了拆除量的确认。

“坚持对我来说,就是以刚克刚……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这是张志超最喜欢的五月天的歌曲《倔强》里的歌词。

每次哼起这首歌时,这位坚强的西安建工人都会感到热血沸腾,充满力量,仿佛自己是一个无所不能的“超人”,跨过险滩,冲破风浪,迎着朝阳,奔腾翱翔。


文章分类: 风采人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