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内容详情

副标题

《梁家河》学习:扎根黄土地,书写共产党人风采

 二维码 261
发表时间:2020-08-17 00:00作者:李舜

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从这里走出了中共中央的总书记——习近平。

总书记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总书记多次提及,梁家河的经历,给他这样一个知识青年提供了一个磨炼的平台,也让他深深扎根在黄土地里,和人民群众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梁家河村.jpg

梁家河

2017年12月,我有幸赴延安市梁家河村进行了短暂的参观和学习,在那里学习和目睹到的一切,都给予了我极大的震撼。结合学习《习近平的七月知青岁月》、《梁家河》两本书,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总书记和黄土地的这段传奇。

习近平初到梁家河时,下乡之路并不顺利。一方面是路程遥远,他从文安驿到梁家河还要走15里沙土路,新的环境对他来说更富有挑战。另一方面,由于父亲习仲勋同志被康生陷害,“习仲勋的儿子不跟红旗走了”这样的话语也在他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痕。

但习近平秉持着三样法宝,让他在梁家河的磨炼更加有意义和价值。

第一是书本。读书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性学习的历史。一直以来,总书记在多个公开场合发表关于读书学习的重要讲话,这和他年轻时候的好习惯是分不开的。他青年时候大量地阅读,汲取知识,为之后的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去梁家河下乡的时候,习近平带有两口大箱子,箱子沉得被人以为是金元宝,而实际上,那里面装满了从北京带来的书。梁家河的初中生武晖就从他那里借阅过《十万个为什么》《三国演义》《母亲》《静静的顿河》等书籍,这些精神食粮共同支撑起了那个年代的有志青年。

沼气池.jpg

第一口沼气池

第二,是扎根黄土地,坚持为人民做实事。他说,“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在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那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习近平在梁家河,完全没有以“北京来的”、“大领导儿子”等此类头衔或地位自居,反而把自己当作黄土地的一份子。冬天打坝的时候,习近平挽着裤腿,光着脚就跳进河道里铲冰。

   后来,给村子通第一口沼气池,是习近平在报纸上看到了四川农村成功的报道,于是自费到绵阳去学习,回延安之后把经验迁移过来,从考察土壤选址,到畅通道路,到材料运输,在他的努力下,延川县第一口沼气池诞生了,后来县委以此为典型,在全县都推动起来了沼气建设。自此,“沼气不过秦岭”的谬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梁家河村.jpg

知青旧居

第三,是植下心中的信仰。习近平在梁家河总共递出过36次

党申请,直至1974年元月,才被公社党委接收为党员。在这期间,习近平的初心从未改变。在梁家河,习近平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看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真正理解了老百姓,了解了社会。很多实事求是的想法,都是从那个时候生根发芽的,以至于到现在,每时每刻影响着他。

读书学习是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动力,扎根基层做实事是我们锤炼本领的铁器,锻造精神的火炉,厚植信仰是我们的根脉和灵魂。习近平总书记用他的亲身经历,书写了一个优秀共产党人的风采,那将是我们作为共产主义接班人永续前进的宝贵指南。

(李舜)


文章分类: 建筑文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