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内容详情

副标题

藏在建筑中的爱

 二维码 141
发表时间:2020-08-17 00:00作者:陕建十一建集团 张辽辽

——建筑大师辛克丁曾提说:“建筑是会说话的"


70年漫漫长路,新中国建筑业始终在跟随着新中国快速发展的步伐,祖国在强大,新中国建筑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是新中国伟大崛起的辉煌画卷中一个浓墨重彩的动人篇章,我知道,房子会老,会失去当初的繁华和荣耀。但对于我来说,那一座座不断变化着的房子,是我永远也丢不掉的牵挂,那里承载着我的记忆。

从我记事起,依稀记得爷爷奶奶经常告诉我,最早的时候人们都很穷,只能住在依山崖而凿的土窑洞里。那时候条件极其坚苦,但我们的父辈用他们坚强的毅力和勤劳的品质,都挺过来了。在他们眼中,土窑洞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建筑物,它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以敦厚、纯朴的形象孤立黄土高原上,山河为邻,翠鸟相伴,髯发银须在风中轻轻飘动,怡然面对山间花开花落,是那个时代独有的记忆。

时间的年轮无情的碾压着弱者,我们的祖国母亲终于奋力摆脱了弱小的束缚,在激烈复杂的世界环境中愈发强大,让中国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回看到农村我们祖辈父辈生长的地方,土窑洞变成了石窑洞,大多数都是四、五间建成一排,手挑肩扛来的石头垒落在一起,石面也是斑斑驳驳,像是在诉说着年代的久远,甚至有的连院门都没有。这也没有关系,相爱窑洞,这已经改善许多了,劳动人民的幸福就是这么简单。

再后来,那简单的砖房里便有了我的记忆,家里的房子是土砖瓦房,外墙用石灰和沙子等混合在一起,刷成了灰白色。房子前后两进,中间是一个院子。院子中种有一些蔬菜来供日常食用。一家人就生活在这个四方的空间里。我仍然记得帮奶奶烧火做饭,奶奶额头上的汗珠;记得爷爷戴着老花镜看老黄历的样子;还记得那条爱摇尾巴的小黄狗总是在我到家的第一时间,在我脚边蹿来蹿去。邻居们经常聚在一颗大树下拉家常,我们小孩子总会聚在一起三三两两去打树上的果子......是的,祖国在发展,时间也不等人,现在老房子也早已拆除,盖成了平顶的楼房。有些人也被时间带走了,去了很远的地方。

那些邻居爽朗的笑声,我再也没有听见过,再也见不到满屋子接水的景象,也再也摸不着那粗糙的砖墙。时间带走了红砖灰瓦,却带不走我心里的窑洞,它一直都在那里承载着我和爷爷奶奶度过的欢乐时光。

那段温暖而短暂的时光从此成为我生命中的不灭之光,我怀念老房子,更怀念给我温暖的人。或许是这些爱让我走上一条建筑之路,在一栋栋建筑的变迁中,回味着童年,也感受新中国的伟大崛起。

听前辈们讲述过去建筑工作都是肩挑手扛,大多数都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几根木桩和石棉瓦搭建的草棚、一台简陋的钢筋加工机器,就是钢筋加工棚的全部内容,搅拌好的混凝土用“铁铲加小车”送到施工点,遇到落差较大的情况,采用“吊装上楼”和“搭滑梯”的方式运输,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工作效率低。前辈们也是以一身“轻便”的行头就上阵,“黑灰”是那个时代的主打色,工地也没有浴室,前辈们就从水井里打一桶水,在附近直接淋浴......而现在,绿色施工蔚然成风,幸福指数持续攀升,一身泥土已经成为过去;施工过程中,方管、角钢、钢板等焊接搭设而成的加工棚,即美观大方实用性高、安全系数也提高了不少;混凝土的输送有专门泵车,省时省力;我们也有了一身舒适度高、透气性好、安全指数也极高的“陕建蓝”工装......一切都在变好。

青云之上,可建楼阁;大漠之城,能环林园。匠心不改,精诚所至;沉吟磨练,金石为开。既然选择了建筑,就意味着风雨兼程。伴随着祖国的强大与发展,那逝去的建筑,将成为我内心深处永远珍藏的宝贵记忆,那不是简单的房屋,那是爱、是家、是与家人度过的无法替代的美好时光,是与祖国一路前行的美好记忆。



文章分类: 建筑文苑
分享到: